|
8 u9 K$ Q* |( \. ?1 t# q: d
常聽說某某革命教材說,中國以占世界7%的耕地養(yǎng)活占世界22%的人口,難道這就算是偉大成就?美國務農(nóng)人口不足5%,卻養(yǎng)活了全國3億多人,還積極向世界出口糧食。6 N k D1 i5 I$ q& D5 G8 Y
2 T* w- y; H% E! y- X* v7 I& ?
日本小小的國土面積,匱乏的資源,人口密度大大超過中國,卻成了世界上最牛B的暴發(fā)戶。
! P( Z+ w2 _( m E; n, i" s 0 ]5 e2 |7 V" ~0 l) _5 e- k' l; R
對比一下中日兩國的區(qū)別,教育和人民素質是最大的區(qū)別,換句話說,都是亞洲人種,智力和體質上應該沒有太大區(qū)別。關鍵在于體制是否保證了人民受教育的權利。( Q" }2 l( P# x3 D- J. ]2 K" D$ ^
* H, p2 }5 D4 _& C6 r$ Q7 } ?。?font class="jammer">9 v6 I4 h% y9 K& D1 n& y8 o7 H
: @$ Q- k9 a2 B/ [$ E; \! m7 _
& h! j0 T( L' x! v 有一個國家,以不足2%的世界人口、0.25%的世界面積和自然資源極為匱乏的條件,創(chuàng)造了17%的世界財富。它,就是日本。 ' x/ m! H# J4 e. s) E% q+ g0 E8 J
早就聽說日本富裕、發(fā)達,當我隨外交部組織的中國基層工作人員代表團訪問日本后,才發(fā)現(xiàn)其富裕、發(fā)達超出了想象。
! w+ A" S& Y3 y
l' Q# ?+ V2 Z3 H 東京的地鐵線路,四通八達。新宿等大站,道道相通,店店相連,非常方便。在東京,每天早晨有372萬人坐火車上班,而按要求,每個站的時間誤差不能超過1分鐘。日本人引以為自豪的新干線列車,時速已達到300公里,運行40年還未發(fā)生造成乘客傷亡的事故,平均晚點僅18秒。 ; k, |2 |( S# |- U2 p% n( L0 l
# g) u' O" m) u7 K
日本的街道并不寬闊,卻很少擁堵。即使有,也能夠很快疏通。這得益于規(guī)范的交通管理,車輛行人各行其道。日本人的自覺性也體現(xiàn)在排隊上。等車、購物、吃飯、乘電梯、上廁所……人們都是自覺排隊。日本總人口1.27億,人口密度是中國的2.5倍??稍谌毡镜?3天里,我沒有聽到哪個日本人抱怨自己的國家人太多了。 3 m% l6 Y; ^8 l+ o; Y5 a- C/ C* m
, y/ Q" C9 m: Y% Q# {4 ~& H0 `5 C0 r8 ] 在日本購物,一般不用擔心上當。據(jù)介紹,政府對偽劣商品打擊極嚴,市場上從來沒有泛濫過假貨。在絕大部分商店,一般都明碼標價,不討價還價。有一次我們在新宿一家日本商店購物后,銷售員發(fā)現(xiàn)有一個優(yōu)惠條件忘了讓我們享受,便及時找到我們退了錢。
# S- L V r( B0 H3 H- Z / V, l3 \. x" w1 T |) D3 r( |! \
一踏上日本的國土,到處山清水秀,風光迤邐。郁郁蔥蔥的森林,隨著起伏的山勢,伸向遠方,綿延不絕。我們住在福井縣的農(nóng)民家庭里,村子外面有一條小水渠,清澈見底,后來才知道那是經(jīng)過處理的污水。在福井縣,每戶農(nóng)家的房屋底下都安裝有污水處理設備。
( B( V+ [1 A8 \/ B' S
# c1 ^0 o: j7 w$ D4 T4 b 日本重視環(huán)境保護,早在1967年,日本就出臺了《公害對策基本法》,列出了七大公害:大氣污染、水質污濁、土壤污染、噪音、震動、地基下沉、惡臭,明確了企業(yè)、國家、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責任。作為舉世公認的節(jié)約型國家,日本國土面積的2/3為森林所覆蓋,但是依然限制林木砍伐。日本人使用的一次性筷子,都靠進口。而制造各類紙張的原料大部分采用再生材料。 % v1 w+ ] J Q
, |& c8 @+ h& j" i! R+ y
日本能夠有今天,來之不易。對強于自己的國家,不馴的日本人能夠虛心學習,以圖自強。在我國隋朝至唐朝初期,日本對中國還抱著一種傲慢的態(tài)度,在向中國遞交的國書中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落處天子,可在一次戰(zhàn)爭中徹底失敗后,狂妄的日本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比中國差遠了,不但不再要求冊封,而且13次正式派遣唐使來學習唐朝文化。10多個世紀后,美國軍艦轟轟開來,日本又開始向西方取經(jīng)。1871年,日本政府派出了100余人的考察團,赴歐美考察訪問,歷時22個月。在參觀日本參議院時,我們見到大廳里矗立著當年的考察團主要成員、曾四任首相的伊藤博文的銅像。二戰(zhàn)慘敗以后,日本又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學。
% e/ f& r' \$ N. \) L y 8 {0 C, F) Q) i# X4 y4 j
日本把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,把功夫下在提高國民的基本素質上。9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為100%,高中升學率為96%,大學升學率為50%。上世紀 80年代,日本提出了終身教育的問題,1990年制定實施《終身教育法》,意在建設學習型社會。日本教師的地位很高,公立學校的教師列入公務員序列,其工資高于政府一般的行政官員。 ' L' Q9 F3 @7 a
# r% m% j6 o6 K' Q" w9 n 日本重視社會公平,防止產(chǎn)生兩極分化,而這并不是在發(fā)達之后才實現(xiàn)的。據(jù)有關機構調查,日本居民認為自己的生活狀況與別人比較處于中檔的比例, 1958年為72%、1979年為91%、1989年為87%。多數(shù)日本人認為,自己處在一個同質社會。還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與美、德、法等國家比較,日本的犯罪率是最低的。
4 m+ x9 S. Y" j5 m& ^; e 4 E+ o2 `; h0 W% O
日本人恥辱感特別強。許多日本人對軍國主義的侵略史已經(jīng)淡忘,但對自己的戰(zhàn)敗史卻記憶猶新。江戶東京博物館內(nèi),不僅存有當年東京等地被炸情況的圖片和錄像,還有專門制作的一些場景模型,他們用這些教育后代不要忘記悲慘的過去。與日本人交談,他們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被美軍轟炸的情景。
4 A7 s6 r ]- Q l* x |
|